腹泻,看似平常,却可能隐藏着诸多健康隐患,在急诊科,我们时常会遇到因腹泻前来就诊的患者,他们的症状各异,背后的病因也错综复杂。
腹泻,就是排便次数明显增多,粪便稀薄,水分增加,一般每天排便超过 3 次,且粪便含水量超过 85%,就可视为腹泻,它可能是急性发作,来势汹汹,让人措手不及;也可能是慢性的,长期困扰患者,影响生活质量。
引起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感染是最常见的因素之一,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入侵肠道,引发炎症,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出现腹泻症状,比如常见的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儿童,常常引起水样便,还可能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食物中毒也是导致腹泻的一个重要原因,食用了被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几个小时内就可能出现剧烈腹泻,同时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
除了感染,肠道疾病也会引发腹泻,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患者肠道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会反复出现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肠道肿瘤同样不容忽视,一些肠道肿瘤患者早期可能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便血、腹部肿块等症状。
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腹泻,药物副作用就是其中之一,某些抗生素、泻药等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能会对肠道产生刺激,引起腹泻,饮食不当也会诱发腹泻,食用过多生冷食物、油腻食物或者暴饮暴食,都可能加重肠道负担,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引发腹泻,精神因素也与腹泻密切相关,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可能通过影响神经系统,进而影响肠道功能,导致腹泻。
对于腹泻患者,我们在急诊科会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诊断,首先会询问病史,了解腹泻的起始时间、频率、大便性状、伴随症状等,这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因,然后进行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腹部,查看是否有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异常等情况,必要时,还会进行实验室检查,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粪便培养等,以明确是否存在感染以及感染的病原体类型,根据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感染性腹泻,主要是针对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于肠道疾病引起的腹泻,则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使用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甚至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腹泻虽然常见,但绝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关注自己的排便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积极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合理饮食,调节情绪,对于预防腹泻的发生也至关重要,让我们重视腹泻,守护肠道健康,远离疾病的困扰。
发表评论
腹泻,不容忽视的肠道健康警报!及时关注与治疗是关键。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