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障碍,当‘止血’机制失灵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在急诊科,我们时常会遇到因各种原因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这一情况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如大出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在面对这类患者时,如何迅速而准确地评估其凝血状态?

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肝病、使用抗凝药物等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因素,进行体格检查,观察皮肤黏膜是否有出血点、瘀斑等表现,实验室检查是关键,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这些指标能迅速反映患者的凝血状态。

凝血功能障碍,当‘止血’机制失灵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对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需根据具体原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包括补充凝血因子、使用抗纤溶药物、控制原发病等,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安全。

面对凝血功能障碍这一紧急情况,快速准确的评估与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