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急诊科,每天都上演着生死时速的紧张剧目,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我常常在忙碌与思索中探寻着医学的真谛,也对“无为”有着别样的感悟。
“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而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下,遵循医学规律、尊重生命自然进程的智慧抉择。
当面对一些身患绝症且病情已至晚期、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患者时,我们有时不得不思考“无为”的意义,过度的积极干预,如无休止地进行高风险的抢救措施,或许能暂时延长患者数小时或数天的生命,但这往往是以患者承受巨大的痛苦为代价。“无为”意味着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医学的局限,尊重生命的自然终结,我们会与患者及其家属坦诚沟通,权衡利弊,在适当的时候选择给予患者舒缓的医疗照顾,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尽量减少痛苦,保持尊严。
记得有一位癌症晚期患者,癌细胞已经广泛转移,全身多处疼痛难忍,在经过多次抢救和积极治疗后,病情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反而患者愈发虚弱,生活质量极差,家属起初难以接受放弃治疗的建议,对继续抢救抱有强烈的期待,在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痛苦程度后,我们与家属进行了耐心的交流,大家达成共识,选择了“无为”,我们调整治疗方案,给予患者足够的止痛药物,帮助他缓解疼痛,同时提供心理关怀和舒适的护理,在最后的日子里,患者虽然身体逐渐衰弱,但在相对平静和无痛苦的状态下度过,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无为”不是逃避责任,而是以一种更理性、更人道的方式对待生命。
“无为”并不意味着消极等待,在患者生命体征尚平稳、有潜在救治希望的时候,我们依然要全力以赴地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干预,只是在面对不可逆转的病情时,我们要学会适时放下过度的医疗手段,以一种平衡的心态去把握治疗的尺度。
在急诊科这个充满挑战与压力的战场上,“无为”的理念时刻提醒着我,要以敬畏生命的态度,在医学的边界内做出最恰当的决策,它让我明白,医学不仅仅是与疾病的抗争,更是对生命全过程的尊重与呵护,是在有为与无为之间寻找一种和谐的平衡,为每一个生命书写最温暖、最有尊严的篇章。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