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长期的工作压力、不规律的生活方式以及特定的职业行为,使得教师群体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急诊健康隐患。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往往需要长时间站立授课,一堂课下来,少则40分钟,多则1个小时甚至更久,长时间的站立,会导致下肢血液回流不畅,容易引发下肢静脉曲张,轻者腿部酸胀不适,重者可能出现疼痛、水肿,甚至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肺部,可引发致命的肺栓塞,这是极其危险的情况。
教师的工作强度大,备课、批改作业常常占用大量的休息时间,长期的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使得他们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比如突发的心肌梗死,在急诊中并不少见,教师们可能会在高强度工作下,突然感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伴有胸闷、气短、大汗淋漓等症状,若不及时救治,心肌细胞会因缺血坏死,严重影响心脏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教师用嗓频繁,容易患上咽喉疾病,长时间的大声讲课,会使声带过度疲劳,引发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问题,严重时,会出现声音嘶哑,甚至完全失声,在急诊中,也会遇到一些因咽喉部急性炎症导致呼吸困难的教师患者,情况十分紧急,需要立即进行处理,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为了保障教师群体的健康,首先教师自身要重视,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连续长时间授课,课间适当休息,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注意用嗓卫生,避免过度用嗓,可采用一些简单的喉部保健方法,如发声前后进行喉部放松练习,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减轻精神压力。
学校方面,应关注教师的工作状态,合理安排教学任务,避免教师过度劳累,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及时干预,还可以开展一些健康讲座和培训,提高教师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和保健意识。
社会也应给予教师群体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教师为教育事业付出了辛勤努力,我们要共同关注他们的健康,让他们能够以良好的身体状态继续在讲台上发光发热,为培养祖国的未来贡献力量。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