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急诊科这个争分夺秒的战场上,每一秒都关乎着患者的生死存亡,紧张与忙碌如影随形,在这看似只有全力以赴、与死神赛跑的工作中,“无为”二字却有着独特而深刻的意义。
“无为”并非是消极怠工、无所作为,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顺应生命规律的智慧之举,当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时,我们常常会遇到病情极其复杂、变化迅速的情况,过度的干预有时未必能带来理想的结果,而适时的“无为”反而能让身体自身的修复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处理一些急性创伤导致的大出血患者时,我们会迅速采取止血措施,这是积极的有为,但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我们要避免过度医疗,如果患者生命体征暂时平稳,我们不能一味地频繁进行不必要的检查或过度用药,而是要给予身体适当的休息和恢复空间,让机体自身的凝血系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完成止血修复,让免疫系统能够集中精力应对创伤后的炎症反应,这就是一种“无为”,是对生命自我修复能力的尊重与顺应。
又如,对于一些突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紧急抢救使其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后,我们并非是不停地进行各种复杂的操作,而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度地维持生命支持系统,同时观察患者自身的恢复迹象,因为人体有着强大的自我调整能力,有时候过度的干扰可能会打破这种平衡,医生需要保持一种“无为”的心态,耐心等待患者自身的机能逐渐恢复,给予身体时间去完成从创伤到康复的过渡。
“无为”也体现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中,在急诊科,患者和家属往往处于高度紧张和焦虑的状态,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病情的严重性而忽视他们的情绪,也不能为了安抚而给出不切实际的承诺。“无为”就是用温和、客观的态度去传达信息,让他们了解病情的真实情况,但又不加重他们的恐惧,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相信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和接受现实,与我们共同面对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情况。
在急诊科这个充满挑战的地方,“无为”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有为,它让我们在忙碌与紧急中找到平衡,尊重生命的规律,用智慧和耐心去守护每一个患者的健康与希望,让生命在恰当的呵护下自然绽放。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