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急诊科,我们时常会遇到因误食白果而中毒的患者,这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普及白果相关知识的重要性。
白果,又称银杏果,是银杏树的果实,它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药用价值,白果中也含有银杏酸、银杏酚等有毒物质,过量食用极易引发中毒。
每年白果成熟的季节,也是我们急诊科忙碌的时候,曾有一位家长带着孩子焦急地赶来,孩子出现了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经询问得知,孩子吃了不少自家树上掉落的白果,我们迅速展开救治,一边为孩子清理肠胃,一边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经过一番努力,孩子的症状才逐渐缓解。
白果中毒的症状通常在食用后1至12小时内出现,初期可能表现为消化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随着中毒程度加深,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烦躁不安、惊厥、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呼吸困难、昏迷,危及生命。
为什么看似平常的白果会有如此大的毒性呢?这是因为白果中的有毒成分需要达到一定剂量才会引发中毒反应,儿童食用5至10颗生白果就可能出现中毒症状,而成人食用50颗以上才较易中毒,生白果的毒性比熟白果更强。
如何预防白果中毒呢?要避免食用未经处理的生白果,白果的外壳坚硬,含有较多的毒素,必须经过高温煮熟或炒熟后才能食用,且一次不宜多吃,要教育儿童不要随意采摘、食用路边或公园里的白果,家长们也要妥善保管白果,防止孩子误食。
如果不慎发生白果中毒,应立即就医,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可以让患者适量饮用温水,促进毒物排出,不要自行催吐,以免引起误吸等更严重的后果。
作为急诊科医生,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大家对白果中毒有更清晰的认识,生命只有一次,希望大家都能提高警惕,远离白果中毒的危险,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正确认识白果,科学食用,避免因一时疏忽而给生命带来威胁。
发表评论
警惕白果食用风险,守护生命健康之盾——安全知识需牢记于心。
警惕白果食用风险,守护生命健康之盾——正确认识与处理是关键。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