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诊科的日常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因食物引起的过敏反应,而其中,一种较为不为人知却可能危及生命的过敏源便是——猕猴桃,本文旨在探讨猕猴桃过敏这一相对少见的病例,提醒广大患者及医护人员对这一“果中之谜”保持高度警觉。
问题: 猕猴桃为何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其过敏原是什么?
回答: 猕猴桃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其内含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尤其是蛋白质酶类,如猕猴桃蛋白酶,是导致过敏的主要元凶,这些酶类在接触口腔黏膜或胃肠道时,可能触发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从而引发皮肤瘙痒、呼吸急促、喉头水肿乃至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平时对猕猴桃不过敏的人群,在特定条件下(如免疫力低下、肠道屏障功能受损)也可能出现首次过敏反应。
对于急诊科医生而言,面对疑似猕猴桃过敏的患者,首要任务是迅速识别症状并采取紧急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给予抗组胺药物、肾上腺素注射以稳定病情,以及实施气道管理以防止窒息,建议患者未来避免接触猕猴桃及其制品,并记录下详细的过敏史,以供日后参考。
猕猴桃虽小,其潜在的健康风险不可小觑,作为急诊科医生,我们需不断更新知识库,提高对包括猕猴桃过敏在内的各类食物过敏的识别与处理能力,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发表评论
猕猴桃过敏,急诊科医生需谨慎应对的果中‘隐秘杀手’,关乎患者安全。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