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诊科的日日夜夜,面对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在紧急救治之外,我们还能为患者提供怎样的“同情”之举?
急诊科,这个城市夜晚最亮的一盏灯,见证了无数生命的起落,每当救护车的鸣笛划破夜空,我的心便不由自主地紧绷,但在这分秒必争的救治过程中,我时常感受到,除了技术上的救治,患者的心理需求同样不容忽视。
记得有一次,一位因车祸重伤的年轻母亲被送入急诊,她的眼神中除了恐惧与疼痛,更多的是对未来的不安,在为她进行紧急处理的同时,我尝试用一句简单的“别怕,我们会一直在你身边”来给予她安慰,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同情不仅仅是医学上的同情心,更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情感的共鸣与理解。
在快节奏的急诊工作中,这样的“同情”往往被技术性的操作所掩盖,我们是否应该为医护人员设立更多的“人性关怀”培训?让他们在抢救生命的同时,也能成为患者心灵的慰藉者?
我曾见过一位老人在等待手术时因孤独而落泪,也见过年轻人在得知病情后的绝望眼神,这些时刻,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许就能成为他们继续前行的力量。
我呼吁,在急诊科乃至整个医疗体系中,让我们不仅仅关注技术的精进,更应重视“同情”的力量,让每一位踏入急诊大门的患者都能感受到,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有温暖的光芒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因为,在生死边缘的挣扎中,同情是最温柔也最强大的治愈剂。
发表评论
在生死边缘,人性的光辉尤为耀眼,我们不仅应挽救生命于危难之中, 更需给予患者及家属以同情的温暖与心灵的慰藉——这是人性最温柔的见证。"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