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诊科,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因不洁行为导致的感染病例,一个看似简单却常被忽视的环节就是洗手,面对疫情的持续威胁,人们对于洗手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但关于洗手液的使用,却存在不少误区。
问题: 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洗手液,真的能像广告中那样“完全消毒”吗?
回答: 并非所有洗手液都能达到完全消毒的效果,普通洗手液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能去除手上的污渍和部分细菌,但无法杀灭病毒,而标有“消毒”字样的洗手液,则需含有一定浓度的酒精、苯扎氯铵等消毒成分,才能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即便如此,也不能完全依赖洗手液来预防感染,正确的洗手方法同样重要,包括使用流动水、彻底搓洗双手、注意指缝和指甲等易忽视部位。
频繁使用含有酒精的洗手液可能会对皮肤造成刺激或干燥,因此建议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洗手液,并注意控制使用频率,在无法获得流动水的情况下,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作为临时替代是可行的,但应尽快用清水和肥皂彻底清洗双手。
洗手液是日常清洁的重要工具,但并非万能的“消毒神器”,正确的使用方法和频率,结合科学的洗手技巧,才是预防感染的关键,让我们在忙碌的急诊科工作中,也不忘提醒自己和他人:正确使用洗手液,守护健康从“手”开始。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