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诊科的日常里,我们习惯了与各种意外伤害和突发疾病打交道,但有一次病例,却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一位患者因鱼缸溺水而来,是的,你没听错,鱼缸溺水。
事情发生在周末的傍晚,一位看似平常的家长带着孩子匆匆忙忙闯入急诊室,孩子面色苍白,眼神中满是惊恐,原来,孩子在家中不慎落入装满水的鱼缸中,虽然水量不大,但因缺乏自救能力,加之鱼缸内装饰物可能造成二次伤害,情况显得格外危急。
我迅速对孩子进行了初步检查,所幸溺水时间不长,未出现严重的呼吸或心跳异常,但考虑到鱼缸水中可能存在的化学物质(如鱼只用药、装饰材料释放的有害物质)对孩子的潜在危害,我立即安排了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血液化验。
治疗过程中,我们不仅给予了孩子吸氧、心电监护等常规急救措施,还特别关注了其体内是否有因误吸或接触鱼缸水而引起的化学性损伤,所幸,经过及时救治,孩子最终转危为安。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即便是看似“安全”的鱼缸,在特定情境下也可能成为危险的源头,这也提醒我们,家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尤其是对于好奇心旺盛的儿童而言,任何角落都可能隐藏着意想不到的风险。
发表评论
急诊室里鱼缸溺水的奇遇,仿佛一场现实版的‘金鱼逃生记’,在紧急中见证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的交织。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