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诊科,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因误食异物而引发的紧急情况,但若说“粉条”也能成为“隐形杀手”,或许会让不少人感到惊讶,这并非危言耸听。
问题: 粉条为何在特定情况下会成为急诊科医生关注的“隐患”?
回答: 粉条因其吸水性强、质地柔软的特性,在食用时若不慎被吞咽,尤其是对于儿童、老人或意识不清的患者,极易形成“粉条团块”,堵塞呼吸道或食道,导致窒息或呼吸困难的紧急情况,这种状况在急诊科并不罕见,其危险性往往被忽视,因为粉条作为日常食材,很少被与医疗紧急情况联系起来。
案例警示: 曾有一位老年患者因咀嚼功能减退,在食用粉条时未充分咀嚼便吞咽,导致大量粉条迅速吸水膨胀,迅速堵塞了呼吸道,幸亏送医及时,通过气管插管等紧急处理才转危为安。
预防措施: 1. 对于儿童及老人,应特别小心食用粉条,确保充分咀嚼后再吞咽,2. 避免在意识不清或醉酒状态下食用粉条等易形成团块的食物,3. 一旦发现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的症状,应立即就医,切勿拖延。
作为急诊科医生,我们提醒大家,不要小看日常食材中的“隐形风险”,安全饮食,从细节做起。
发表评论
粉条,看似无害的食材却暗藏风险,在急诊科医生眼中是易被忽视但可能致命的‘隐形杀手’,需谨慎食用。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