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急诊科,每天都会遇到各种急症患者,缺铁性贫血作为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常常被忽视其潜在危害,如何识别并有效应对这一“隐形危机”呢?
识别关键点:
1、症状表现:缺铁性贫血患者常表现为乏力、易倦、头晕、耳鸣、心悸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黏膜苍白、指甲变脆、易折断等体征。
2、病史询问:询问患者是否有月经过多、慢性失血(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出血)、饮食中铁摄入不足(如素食主义者)等可能导致铁缺乏的因素。
3、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b)浓度降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均减少,血清铁蛋白降低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依据。
应对措施:
1、饮食调整: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红肉、动物肝脏、蛋类、豆类等,同时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
2、药物治疗:对于中度及以上贫血患者,医生会开具铁剂治疗,如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等,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及按时复查。
3、病因治疗:针对导致缺铁的病因进行治疗,如纠正月经失调、控制慢性失血等。
4、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缺铁性贫血的预防知识,强调均衡饮食的重要性,提高自我监测能力。
在急诊科,面对缺铁性贫血的患者,我们不仅要迅速缓解其急性症状,更要重视其长期管理和预防,以减少因贫血导致的并发症风险,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识别并应对这一“隐形危机”,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发表评论
缺铁性贫血,隐秘的‘健康杀手’,通过血检早识别、补足含高铁食物与维生素C可有效应对。
添加新评论